s04190013 的所有文章
Page 1 of 1 Pages: 1
Results 1 - 6 of 6
導論:
本篇是以《成唯識論》之中所提種子薰習說為基礎來與西方效益主義來相比較,為求獲得一條使大乘佛教的道德理論可以以有所「收益」的觀點來使使用者樂於使用,同時也討論如何說服效益論論者大乘佛教的道德思考是更加值得遵循的。
內容:
(一)比較的對象以及大乘佛教的優勢
如果要與唯識學派相比較,我想行為效益主義會是一個比較直接的選擇,因為他們同樣關乎於一個行為背後所帶的影響,而行為效益主義本身是非常容易使用的,在行為的當下就進行了算數式的效益計算,而唯識學派則在乎於這個行為的當下這個人有否覺悟,那在這個情況下可以比較的有幾點:
1.這個產生的效益能否對他人、對社會產生效益?
2.這個效益產生之後會對自己造成正向影響嗎?
3.在最大效益產生過程中若能完美兼顧所有事情那代價是甚麼?
我們假設一個簡單問題,闖紅燈對自己
by
s04190013
-
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
1.以佛教的認識論對道德素養所帶來的影響?
我最初對這個問題主題的發想,是因為在學期初我們不斷將大眾佛教與正理學派做比較,
這時我便聯想到,正理學派為一個強調事物功用以彰顯實體的學派,是否有與效益主義相似之處,
並且在我們與他人解釋大眾佛教的認識系統時我們並沒有辦法很好的感受到這個學派的道德動力,
我若要說這是個不人性的系統也不會有任何問題,此時就出現一個方向了,
當這是個可以對抗正理學派的系統,他是否也可以對抗效益主義?又是否能給予比效益主義更大的說服力?
2.效益主義的說服力與影響
效益主義的說服力根源於「完成最大多數人的善」一句的說服力,這是非常容易想像的,
我們是否能在唯識或是其他佛學系統之中找到克服這個迷人句子的課題會是一大重要的問題,
並且,佛學雖然都是在說彼世,也就是死後世界的報償,但那些都是與我們在現世所做的事情有直接關聯的,
我們是否能找到在這個系
by
s04190013
-
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
在〈正理學派的認識論〉中主要要表達的議題是1.何為正理學派的認識論與2.龍樹所批判的正理認識論是有所謬誤的。
首先,正理學派和龍樹都同意概念的形成,都必須透過外在的只是對象,也就是認識對象來養成。在這狀況下,龍樹所批判的知識手段的不實在性,實際上正理學派也從未認同過知識手段會是實在的,也就是說並非是不變、絕對可信靠的,而是一種特定狀況下的認識工具。
在p406中所提到的知識手段與知識對象的關係,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秤子去量金屬的重量,此時秤是手段而金屬是對象,但是要創造出秤的刻度卻也要將金屬當作量具來創造,這時就反過來,金屬反倒變成了手段。所以手段於正理學派中也是虛妄,而非不變的。
所以說正理學派所認為「正確的觀念」來自於這個對象,與相對應於這個實在對象的手段,這個手段因對象而變異,當這個對象為實在的時候,這個手段也就正確了。
接著,作者引《正理經》中瓦茲耶耶拿的註釋,去表
by
s04190013
-
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
若果非有生 亦復非無生 亦非有無生 何得言有緣
這句話是在說緣與果的關係性,前面已破其緣中無果,而緣果不同,緣又會成果的狀態是矛盾的,
所以緣果不相生,而果不去生其他東西,自然果一概念就沒有必要存在,這麼一來,與他成對的果這一關係就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by
s04190013
-
大乘佛教哲學導論
系級:哲學四
學號:s04190013
姓名:胡力揚
報告題目:簡論大乘佛教與現代基督教傳達困難之異同
﹙一﹚ 寫作動機:
因為我是一名基督徒,若能這樣就能講明其寫作動機的話,那要拿甚麼東西與佛教的何物比較都沒問題。問題在於我一直思考著其兩者是否能有正確傳遞的功能?人們是否能對兩者有正確的理解與討論?而其又是由甚麼東西當作規範比較的?更大的問題是,作為現代信徒與學者,是否於第一手資料上能盡量排除錯誤的資訊去理解兩者的經典,而這在對於普羅大眾的傳達上又造成了甚麼影響。
這些疑問都是對於這兩項宗教與研究的素材上,能否讓最底層支持著宗教的人有正確的理解而做的討論。同時也是對其普遍性抱持質疑,人們是否是因為自己或是他人所加諸的不正確的想像而自認為理解了其最基礎的理論。
我並沒有對兩者做出主觀的批判與分高下的意圖,一切都是為了正確的傳達與更加客觀的思維而努力。
by
s04190013
-
大乘佛教哲學導論
文獻學的弊端
文獻學,也就是以對文本的理解來研究,作者指出這是無法完整研究佛學的,因為即使成功理解了佛學文本的文字,依然是會困於邏輯上的不理解而有其限制,在開頭作者舉了兩個例子。
1.不以戲論來戲論→不以言說來說
對於不以言說來說一詞的言說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papanca也就是人可言說的說,二則是desana悟道者,已知道空的人的說,在這時就會陷入邏輯的混亂,我們不是悟空者,所以後者必是不對的,而前者又會陷入為何不以言說的矛盾之中。
2.空=緣起?相關性(mutual/depending on)
在說了言說一詞之後,作者又帶到說一個文獻學者常見的問題上,也就是空與說起的解釋,因為空與說起是同樣的意思,說起又可以依梵文拆成兩個詞彙(mutual/depending on),按此之下,文獻學者很自然就會將空與說起解釋成相關性,因為
by
s04190013
-
大乘佛教哲學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