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第7週 10/27 無法被規則與目的框限的美 - 古典美學與康德美學

請各組將小組討論結論於第7週上課前一天(10/26)晚上9:00之前,回應至此主題下。
鼓勵創意表現方式,若為短文,字數500自內。請加註組員名單(可以暱稱,無需揭露姓名與學號)以及分工方式。




古典美學,有一套的標準,可能是某些定義,也可能是某些條件。換言之,古典美學對於美的解釋帶著框架,必須符合(或達成)某些條件,是一種客觀的表現,為古典美學的主張者所認同的美。

而康德美學,則截然不同。康德主張美是自身主觀的想法,也就是說,康德美學認為的美是自己定義出來的,是純粹主觀的事物。對康德來說,美是普遍性的,因此我覺得美的事物你也一樣會認同。與千利休的想法相同,美,是我說了算。

古典美學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定義美 而康德認為美是自己說了算,同時心中這個美的感受是人人都一樣。




組員:


姜承佐


黃映晨


陳品言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10/26/2020 10:32PM by 108321059.
(編輯記錄)

我認為美是沒有所謂的規則和標準的。美並不是只會發生在美好的事物上,有時候美反而會誕生在與美好一詞相反之處,例如死亡、屍體等。美是從來都不被規則所限定、無跡可尋,但同時也代表著不是所有的美都會令人產生感官的滿足或者愉快,有些美甚至會令人毛骨悚然卻又有著令人無法自拔的美感,故我較認同康德美學的說法。

我認為不論是古典美學或康德美學皆有其可取之處,古典美學設立美的各種衡量標準,對於人們審美觀的初步建立有很大貢獻。康德的唯心美學將想像的可能性提升到新的境界。但是古典美學不論是審美的標準或層次在相較康德美學而言都相對限制。因此,我還是比較認同康德的理念。

由於某些事物特質容易使大眾感到美好,因此美多少是有跡可循的;不過我認為古典美學的缺點在於其忽略了個體之間審美的差異與多樣性,局限了其範疇於死板的二元分化中。康德美學則認定美感源自於人自身而非事務本體的屬性,只要個體能發掘、體悟到任何形式的美,美便確實地存在;雖然康德美學對美感多樣性的包容似乎更為合理,但我認為其將多種不同的情緒感覺過於簡化地整理成統一的解釋。我認為美並不是超脫事物循環的存在,而是由不同感覺融合、碰撞所激發出的屬性;而所謂單一、純粹的美並不存在。

楊育德 盧昱翰 廖奕安



無法被框限的美才是美


美本身就不應該有準則,即使是多數人都不認同的美,在某些人眼中那也是美,因此美是不應該被世俗的標準框限。而且美的價值並不會被目的侷限,目的和因果是不一樣的。

目的多了一點刻意,但因果是受到某種衝擊或感動才會有感受,故我們不支持古典理論,卻也不完全認同康德美學。

組員:歆宜、侑璇、雅吟



我認同康德美學的看法──美是無法被框架限制的。


美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是因為美的體驗沒有一個標準或數值可以測量、界定,同一個事物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刻的看法也不會相同,而美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以一個固定的框架來定義美。


美是只能在生活中去慢慢尋找的,生活從來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細細品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便能從一個不起眼的事物找出他的美感,就算是再平凡無奇的一株小草,亦自有它的魅力所在。


而且每個人對於美的定義也有自己的解釋與眼界,不論是何物,都會有人認為是美的,不能以既定的定義來框架美感,更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偏好,因為美是如此自由、不被拘束。


組員:


Tony Tu


William1026


YINNAN



  我認為美是無法被規則和目的框限的,美是自由的,我們誰也無法輕易地去定義甚麼才是美、甚麼不是美。每個人對美的感受本身就不盡相同,而美會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或是背景而逐漸被改變。  

  我認同康德所說的[自由美]不以對象之目的概念為前提,而是自由的給人快感,如「絕對音樂」和無特殊內容指涉的繪畫之美。康德美學影響到形式主義,理由在於形式的純粹性,較純粹的形式可以帶給人自由的想像力,反而不受任何目的概念的限制。不受限制的美,可以引人遐想,相較於古典美學比較狂放不羈,讓人有多一點的想像空間,這種自然的美,就是最純粹的美,不被框限不被規則所限制的美,才是最高尚、最崇高的美。

組員:定洋、芃遠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11/02/2020 08:31PM by 定洋.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