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第2週 9/22 「美,就是我說了算。」日本禪師暨美學巨擘千利休的名言是否正確?


請各組將小組討論結論於第二週上課前一天(9/21)晚上9:00之前,回應至此主題下。


鼓勵創意表現方式,若為短文,字數500自內。請加註組員名單(可以暱稱,無需揭露姓名與學號)以及分工方式。



侘寂(日語羅馬音:Wabi-sabi),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侘寂的美有時被描述為「不完美的,無常的,不完整的」。[2]它是從佛教三法印派生的概念,特別是無常。侘寂的特徵包括不對稱,粗糙或不規則,簡單,經濟,低調,親密和展現自然的完整性。侘寂美學是日本傳統美學中最顯著的特點。它在日本的審美價值中的地位,大致相當於希臘對於美和完善的理想在西方的地位。[2]如果一個物體可以在我們內心帶來寧靜的憂鬱和精神嚮往的感覺,那麼它可以說是侘寂。[3]侘寂接受生活是複雜的,但崇尚簡單。它承認三個簡單的事實:沒有什麼能長存,沒有什麼是完成的,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接受這三樣事實,就能接受滿足是一種成熟的快樂。[4]文化研究者戶倉恆信,他主張將「侘」視為問如何(How)的對象,而並非問什麼(What)的概念。於是在美學範疇裡,將不完全與完全的顛覆過程之中,認識主體逐漸產生「侘」的美意識,而「侘」未必存在於外在世界。例如,能夠體現「侘」空間,如「茶禪一味」一詞,以茶人所建作的「小間茶室」(Koma-Chashitsu)作為代表。在不到兩坪的極小空間裡,茶人布下顛覆舊與新、劣與優等相對概念的契機。[5]. (Source: wikipedia 侘寂)





Edited 2 time(s). Last edit at 09/20/2020 10:20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



對於「美」的定義,是之於不同對象而有不同解讀的,例如你傾心於春意的鳥語花香,他沉醉夏日的盛夏浪花,我徜徉秋日楓葉瓣瓣,他沉溺嚴冬寒雪。


就好比如四時的美吧!自古而來,莫不引的文人騷客揮毫灑墨,一樣的風景,亦可能因為不同的心境解讀,而有不盡相同的心境感受。


比如辛棄疾曾寫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便是對於山脈之美擁有的主觀描述,而他的心境便是自己對於美的認知而使自己的感觀感受擁有他人所看不到的「美」,而產生他人沒有的美感。


是故,我認為美是如同千利休老師所說的,是由自己本身的感觀認知而產生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美感,而讓這些「美」替我們自己人生中擁有更好的發現。

我認為美身處我們周遭,且相當的主觀,不論是雅俗共賞,或是自我領會,只要不影響到他人的權利,都會是好的認知方式。

分工名單:

廖奕安

Tony u

uhanlu

楊育得

YINNAN

William Chen



我們認同千利休老師的「美,就是我說了算」



因為美學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是美的,美是我們從心裡由衷地去喜歡,所以只要你覺得他是美的,他就可以被稱為是美的東西。


身在熱帶的我們,我們會覺得雪很美,但對於在寒帶的人來說,或許是感到平凡的,或許對於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然而美應該是無利害的愉悅。對於我們來說,美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我們能自由的去定義他,不需要被框架,一切都是隨心所欲的。

組員:歆宜 雅吟 侑璇 定洋 芃遠 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