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維摩詰經方便品

維摩詰經方便品

分類標籤: 維摩詰經哲學
維摩詰經<方便品第二>01
SUMMRY:20190227-0303黃愛智
A陳引馳,林曉光,《新譯維摩詰經》,台北:三民書局,2019
主旨:肉身有病、法身無疾
P29:說明維摩詰累劫修持的過程和結果,並肯定「眾生必定成佛」的佛教精神
1. 維摩詰的修行境界:
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
無生忍:忍辱波羅密之一種,為菩薩修行忍辱波羅密與三解脫門的成果,指智慧安住於無生無滅之理而不退轉。
2. 現世的法力/神力:力(菩薩修行的次第和成果)
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
3. 受三界讚嘆、眾生禮敬(菩薩/佛的愿力):愿
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
4. 住佛威儀(身):身
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行六度萬行)
P30-31隨處自度度人/菩薩愿行
1. 如何度化眾生: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若至博奕戲處。輒以度人。
:隨順眾生所好而引導之。
2. 示現居士之六度萬行之修持
(1) 靜處:自渡—六度萬行
諸異受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
(2) 動處:度人—相應以度
遊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示欲之過:
什曰:「外國有一女人身體金色,有長者子,名達慕多羅,以千兩金要入竹林,同載而去,文殊師利於中道,變身為白衣,身著寶衣,衣甚嚴好,女人見之,貪心內發,文殊言:欲得衣者,當發菩提心,女曰:何等為菩提心?答曰:汝身是也,問曰:云何是?答曰:菩提性空,汝身亦空,以此故是,此女曾於迦葉佛所,宿植善本,修智慧,聞是說,即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將示欲之過,還與長者子入竹林,入竹林已,自身現死,膨脹臭爛,長者子見已,甚大怖畏,往詣佛所,佛為說法,亦得法忍,示欲之過,有如是利益也。」
3. 宣大乘、抑外道
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
P33-35:
一、破人法二執、成就佛身/法身之實相要義
二、先說肉身之可患:
1.以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
(問疾之意涵:其德行及地位受到時人之禮敬)
2.如何說法:如應說法
(1)因以身疾,廣為說法
以方便度生,故現身有疾,其實佛中無有疾患也。
諸仁者。是身無常。
是身不實。四大為家。
是身為空。離我我所。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
是身為災。百一病惱。
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
身如丘井:
什曰:「丘井,丘墟枯井也。昔有人有罪於王,其人怖罪逃走,王令醉象逐之,其人怖急,自投枯井,半井得一腐草,以手執之,下有惡龍,吐毒向之,傍有五毒蛇,復欲加害,二鼠嚙草,草復將斷,大象臨其上,復欲取之,其人危苦,極大恐怖,上有一樹,樹上時有蜜滴,落其口中,以著味故,而忘怖畏。丘井,生死也,醉象,無常也,毒龍,惡道也,五毒蛇,五陰也,腐草,命根也,黑白二鼠,白日黑月也,蜜滴,五欲樂也,得蜜滴而忘怖畏者,喻眾生得五欲蜜滴,不畏苦也。」
為老所逼:
是譬喻從前有個人得罪於王,犯了死罪,後來坐監牢,有一天管監的人酒醉,這犯罪坐牢的人,將監牢的門開了逃跑,這個王得聞消息,馬上派大象追尋那個逃犯,路上遇了一個枯井,逃跑的罪人就跳在這個井中,井的上面有一條藤子垂在井中,象見了逃犯跳在井中,因象的身比井口徑大得多,不能下去,就在井口把守,而井底下面有蠍子、蜈蚣、虺、蜂、蜮等東西,這條藤上面有白老鼠和黑老鼠各一隻,在井上面咬這條藤,到這時候,逃犯想上出井外,就怕大象,落在井底,又怕五毒,欲拿住藤站立不動,又恐黑白老鼠咬斷藤,但井上有株大樹,大樹有一巢蜜蜂,恰巧蜜蜂採釀蜜糖時,蜜糖一滴一滴滴在其口中,吞下就很香甜,這時候祗感覺得蜜糖甜,而忘卻了井上的大象、井底的五毒和老鼠咬藤的一切。
比喻:罪人好比生死,大象好比無常,白老鼠比白天,黑老鼠比晚間,這條藤好比生命,井底下五毒好比五蘊,樹上的蜜糖好比五欲,因我們貪五欲,無常、生命、五蘊、晝、夜通通被五欲所蒙蔽,以至忘記一切了。
是身無定。為要當死。
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Story:
什曰:「昔有人得罪於王,王欲密殺,篋盛四毒蛇,使其守護,有五怨賊拔刀守之,善知識語之令走,其人即去,入空聚落,便於中止,知識復言:此處是惡賊所止,若住此者,須臾賊至,喪汝身命,失汝財寶,宜速捨離,可得安隱,其人從教,即便捨去,復見大水,縛筏而渡,渡已安隱,無復眾患。
1.王喻魔也,篋喻身也,四蛇,四大也,五怨賊,五陰也,空聚落,六入也,惡賊,六塵也,河,生死也。
2.善知識教令走者,謂佛菩薩教眾生離惡魔、棄四大、捨五陰,眾生從教,雖捨遠三患,而未出諸入聚落,未免怨賊,復教令乘八正筏,渡生死流,度生死流已,坦然無為,無復眾患也。」
三、再說法身之從來:
1.當樂「佛身」、「法身」
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
2.欲得佛身,當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總結:
疏曰:「方便品先述維摩法身之德,大乘人明心見性之後,得法身妙用,遊戲三昧,居濁世如淨土,出入酒肆淫舍,無非方便度生,疾病為人生之苦患,故現身有疾,借此以為眾生說法,肉身有生老病死,而法身無生老病死,故欲免生老病死諸苦,惟有修大乘法明心見性,方能獲究竟之解脫也。」此品仍以法身為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