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期中報告 哲學二 張博森 S06190039

期中報告 哲學二 張博森 S06190039

分類標籤: 佛陀與AI
我想做的AI是情緒辨認人工智慧,動機是有時候人與人在溝通中容易產生誤會,造成我們無法了解他人想表達的東西,或是錯誤理解他人的情緒。所以如果使用人工智慧,在加上人為的判斷,在辨識情緒上就能更加準確,尤其是用在醫療或心理輔導等容錯率較低的領域,不只能讓診斷更加精確,也可以減少人員的負擔。
要做人工智慧就先要了解人類是用什麼方法來辨識情緒,主要分成兩個方面,一是透過口語表達,二是透過非口語表達。口語表達是透過對方的語言了解他的情緒,如語氣、傳達的內容、使用詞語的強烈程度等。非口語表達是透過觀察到對方的臉部表情、肢體的動作、行為等。
這樣的分析看起來很理想,但每個不同的人對於情緒的感受及其表達的程度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產生落差,比如較內向的人就算很生氣,臉部的表情卻跟平常一樣;或是各個不同區域的人對於語言使用的程度上也會有落差,而且同一句話本身可能也會包含不同的涵義,這樣我們又可以從哪個角度去辨認這些差異。
我覺得或許情緒辨認要從整體去觀察,而不能單就語言或動作就做出判斷,而這樣整體觀察的複雜度又比細分之後有著更多的組合。所以我想做的是把現有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起來,做一個能進行全面性、不會忽略任何細節的情緒辨識。
目前人工智慧已經有運用純語音辨識情緒,人臉辨識及計算臉部表情所傳達的各種情緒程度,若再加上肢體語言辨識系統,那就能對人的情緒進行全面性的評估。比如語言聽起來似乎是正向的,臉上卻露出邪笑、眼神飄移,那對方就有可能有壞的打算或是在說謊。
情緒辨識人工智慧在未來可以運用在很多地方,除了醫療服務、長期照顧、商業模式、人員管理等,或是與其他的人工智慧做結合。透過不斷進化人工智慧的過程,也促使人類追根究底,到底什麼才是人類的本質,而人類又是如何能被取代,或是有什麼東西是無法被取代,以及所謂價值到底為何,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