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人工智慧涉及的哲學問題 s04190046黃鈺玲哲學四

"人工智慧"為人類"自然智慧"的應用。經歷幾年的變化,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發,人們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與成就,但仍然無法突破關於"框架問題"的限制。這問題起源於人工智慧的發生或活動並非人工智慧自我的意識,而是人們將所需的輸入。例如:不論是符號主義,亦或是連結主意義為出發點,皆是出發於人類意識的創作。我們將不同種類的指令輸入至人工智慧中讓其能夠按照我們所求活動。這就如同父母一直希望的孩子的特性-不會反抗。
若我們按照上段描述的脈絡中重新看"中文房間"的例子。將人工智慧比喻為作業員,我個人認為並未真的恰到好處。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需求的人工智慧必須有智慧,但不懂得有自我意識。這樣的人工智慧,如同不懂中文的作業員,不正是符合我們目前的期待嗎?。而且一個不懂中文的作業員,始終與人工智慧不為相同。其論點為下:
1.出發的角度不同:一個作業員與人工智慧的發生並不完全相同。從一個是人,一個是機器來說就很明顯。我們從一個中文的翻譯工作來看,在人工智慧翻譯完後並無法留下任何想法於記憶體中,但一個作業員可能會在心中出現許多想法,以致於工作的執行上有許多變故(這點也可以從會中文的作業員來看,許多翻譯在執行工作時會添加自己對於文字的想法)。這可能源自於我們對文字使用的不同界定(能指與所指的問題),例如:在德文,我們能將主詞與受詞做調換,至於使用與否,得看個人的習慣,但不管使用與否,德國人皆能意會到意思。
2.我們真的希望人工智慧擁有真正的智慧嗎?:從上述論點可以看出,我們目前對於人工智慧的需求並非讓它們產生自主意識,因此在此批評人工智慧無法得到真正的智慧其實沒什麼意義。
3.我們無法確定以後的人工智慧如何:就現階段的人工智慧,我們無法,似乎也不需要它們擁有自身的意識。但是我們很難保證以後我們是否能將目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實現化。例如:有人認為情感是人工智慧無法學習的,但是這只是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們很難斷言情感與心靈是否為生物所特有,因為或許這些涉及心靈的,情感的,我們在未來皆能實體化,數據化,即使是模仿也能有很大的不同。
關於心腦問題的出發起源於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但在此,斯賓諾莎有不同的想法。斯賓諾莎認為心,物兩者皆為實體之屬性,一體兩面,也就是說,當我們擁有了身體,我們也能擁有心的概念,因為兩者就如同硬幣的兩面一般,不可分離。若我們用斯賓諾莎的論點回應上述第3點,或許我們也能從造物的規則上重現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