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課堂報告及智慧與知識的差別

課堂報告及智慧與知識的差別

分類標籤: 佛陀與AI
[center]AI如何能真正地創作?[/center]

  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以下都簡稱GANs)是讓兩個網路互相競爭,一個是生成器,一個是識別器,讓生成器負責生成圖像給識別器辨識真假,藉此來達到近乎真實的影像。
  我有一個想法,如果影像不夠真實或說不夠自然,是否因為處理量太過龐大,我認為電腦也是像人一樣有擅長與不擅長,而我們目前的所謂AI大多也都是針對單一的工作進行處理,或許我們能夠在GANs的大框架之下再進行細分,讓大型AI之下有小型AI,小型AI之下有微型AI,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由原子組成一般,但是不同的點我想是否能夠讓底下的小AI不是僅僅服從大AI的指示,而是能夠在指示之下做出改變,在類似的指示與圖像間去做取捨,產生變因就能導致結果不會每次都相同,不再像從前的AI說一就是一,讓底下的AI也能以GANs的方式呈現。
  讓底下的小GANs先分別進行各個部份不同的處理,再將處理後的結果交給往上一個階層的中GANs再進行一次處理。當指示下達時,從大到小的去逐步分配,然後在生成時,從小到大一點一滴地構成,經過層層疊疊地處理就能夠做到近乎真實卻又不同於真實的影像。
  而我個人最關心的其實還是有關文學創作的部分,這是個有趣的議題,一如其他的創作,最難克服的就是矛盾與意向,字裡行間的不順暢(若是創作者故意地陌生化不算)總是讓人摸不著頭緒,矛盾的問題我認為GANs應是有能力克服,但是再來就是所謂意向性。
  大家都知道AI聽命行事,一絲不苟地執行並達成任務,就「工具」來說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若僅僅視為工具,那麼就不存在所謂智慧一說了,充其量只能稱其富有知識,而且是只有人們所構築起來的框架下,永遠無法作出改變(此處改變是指跳脫框架的行為,而不是前文所說的類似之間的轉換),而智慧作為人類仰賴的希望之光,其功能最可貴處不在可觀的儲存量,而是在每個主體都會有不同靈光去造就每個主體的獨特性,對於自我的覺察也是一部分,此靈光能夠突破在知識的框架,在未知的領域進行創造,進而拓展更寬廣更多樣化的道路。
  知識只能是智慧的附屬但並不一定需要依附智慧,智慧是我們本來就具有但是我們自身無法明確知道也無法嫻熟運用的,但是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就運用了。某些動、植物或昆蟲的行為並不能稱其智慧,它們所依靠的是知識,是後天學習而來,與其有關聯又有不同的則是本能反應,那些功能的確本於它的自身,但是其中有的卻也是運用之後才能熟練,有的卻是毫無意識也無從改變的,所以本能我個人將其區別為「無意識的框架」與「功能性的運用」,後者就包含於知識。
  智慧貴在打破框架,而打破框架需要意向性,但是意向性同智慧一樣難以捉摸,它無處不在卻又鮮少出現,當人們欲求一樣非本能慾望的事物時,就可稱其有意向性,但是這往往是在框架內的碰撞,但是這些碰撞偶爾會意外地衝破框架,而這時才會被發現。
  而如何能夠令AI也能有突破框架的意向性,這才是更重要的議題,沒有意向性的創作都只是對基礎的運用,雖然GANs看似作出了不同於自然以及其他AI的創作,但是它自身始終無有自我的覺察,它仍然是執行命令的工具。
  雖然它具有獨特性,但是其獨特的意向也僅僅是人們規定的,它能夠作出不同於每個創作家的作品,但是也是將極細微的部件去無意識地進行重組,生成只為了生成,識別只為了識別,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那一點類似的微弱變因似乎無法達到作用,它只是在進行無意識的框架中的來回互動。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3/17/2019 10:30PM by 俊亦.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