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第七組小組報告 唯識(二) s05190015哲學三劉冠慶

初、後期的唯識學派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初期不談"所識"的部分,
雖然說的方式不同,但內容是相通不矛盾的。
這章的標題唯識無境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初期在不談"所識"的狀況下推唯識無境最後的結果。
有能識就勢必有所識,因為除了識以外都是無,所以識只能認識到識本身,
所以能識和所識是同一。也就是認識一個事物但不將其當作對象避免「對象化」,
對一個事物"如實的認識"就是唯識無境的其中一個意義。
對象化就像是ㄧ個人在照鏡子(認知),鏡子裡的人經過映照已經不是他本人,
而且映照出來的也只是他的一部分不是整體,以這樣的材料為基礎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能夠不對象化,以唯識無境為的境界對ㄧ個事物做如實的認識,
這樣子的能力就是無分別智。也就是唯識無境的其中ㄧ個意義
書中還說唯識 = 無境 = 無分別智 = 波若波羅蜜。
我覺得就是在說,能夠認識ㄧ個事物但是不將其對象化,
就像是無分別的分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死即涅槃,這些和我們的日常經驗相矛盾,
必須要能夠不執著於是非、真假才能得到的新的"看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