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第五組 有關相依的邏輯 哲學二 林彥呈

緣起此一概念是龍樹用來表示空的立場--及擺脫主客對立之虛妄分別。那麼,在擺脫主客對立的真實性,亦即真如的立場上,一切事物又是如何存在的呢?換句話說,又該如何思考存在的真理呢?,龍樹便提出了一個概念:相依

緣起:「緣而起」或「緣而正起」的意思,表示一切的存在並非只是自己存在,而是緣於他者而存在。在十二因緣中,從無明到行,從行到識有其順序,緣的關係是單向的而非相互的,也就是說,十二因緣是具有方向性的,就像單向道而非雙向通行。以無明為起始,以老死為終局,不斷的輪迴下去。但是,作為相依的緣沒有起始,所以也沒有滅,不會有曾經存在的東西成為無的情況發生。

在十二因緣中,無明一直是起始。無明是迷的存在的究極根源,不會有比迷更早存在的東西。但是在相依當中,不能說哪一個在前;有某個東西存在,依於它而有其他某個東西存在的關係是緣起,而不是相依。以火與柴薪的關係做舉例:你不能說「火有時,有薪;薪有時,有火」 按照這說法來來解釋的話,意思是「因為有火,所以有柴薪;因為有柴薪,所以有火」 火與柴薪兩者的關係變成了自身有,而不存在任何因果關係。這也表示像十二因緣這種具有方向性的緣起亦即有起始的緣起關係,不能把他套用於相依義的緣起,因為在相依的場合中,緣起的東西本身就是空。如法藏所強調,緣生及無性,無性及緣生。

以人(a)與月亮(b)為舉例,有人(a)就不能看到月亮(b),有月亮(b)就會看不到人(a),也就是說,在相依的場合中,a與b是具有完全同一性和完全互斥性,假如前者存在,那後者必定不存在,反之亦然。而前面有提過的八不,當中的不一不異也意指這種相依。與前面所提的色即空、空即色的「即」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龍樹是以一個色(a)和其他種種色(b)的關係來表達其概念。而這些思想可以說是從般若經中作為色和空之關係,到中論的相依=緣起的進一步發展,而不一不異則發展成華嚴的一即多、多即一。

不來不去也是相同概念的思想,是說明能將過去、現在、未來三時融於空(無時間)的否定面,至於肯定面呢……太難解釋了,比起否定面還要來得難上很多,畢竟中國佛教幾乎沒有發展肯定面的相關方面,而在後來的印度佛教,則交由無著、世親等人來發展並且解釋。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到緣起觀=般若波羅蜜,而空亦即般若波羅蜜是主體性的,「相依」同樣也是主體性的。在主客對立的立場下,兩者所見之事物並不會是相同的,因為一切的事物並不具自性或實體,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由我們的主觀所認知,而它們是不實在的。也就是我們不能用上帝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不具有自性與實體,如果有的話,我們都應該成佛,頭上可是金光閃閃的呢。而這種轉換也具有滅的意味,並非單單只有成為無,而是帶有滅而不滅的意味,因為事物本來就是無的。

最後,就般若波羅蜜、空、緣起所擁有的基本實踐性格,來看其邏輯結構,並未觸及如何在社會上實踐,也就是說,想要實踐上述理論的話,路途可漫長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