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為何不能使用文獻學研究?(S04190013 哲學四 胡力揚)

文獻學的弊端

   文獻學,也就是以對文本的理解來研究,作者指出這是無法完整研究佛學的,因為即使成功理解了佛學文本的文字,依然是會困於邏輯上的不理解而有其限制,在開頭作者舉了兩個例子。


1.不以戲論來戲論→不以言說來說

   對於不以言說來說一詞的言說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papanca也就是人可言說的說,二則是desana悟道者,已知道空的人的說,在這時就會陷入邏輯的混亂,我們不是悟空者,所以後者必是不對的,而前者又會陷入為何不以言說的矛盾之中。


2.空=緣起?相關性(mutual/depending on)
   
   在說了言說一詞之後,作者又帶到說一個文獻學者常見的問題上,也就是空與說起的解釋,因為空與說起是同樣的意思,說起又可以依梵文拆成兩個詞彙(mutual/depending on),按此之下,文獻學者很自然就會將空與說起解釋成相關性,因為這就是文本直接的意思。
   然而,在許多的經典裡皆有提到空與緣起的關係並不是父與子的關係,接著作者便在鈴木大拙的書裡得到了答案,簡而言之是「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和色是不存在關聯性的,空與色是不同的兩面,是同一的,所以這看出了文獻學的弊端。


結論

A=非A(不以言說來說)

   作者最後回到第一個問題,並以這問題說括了邏輯學的思想三律(A=A,A不=非A,A會是A或非A),可這個問題不單只是使用文獻學即可了解的問題。即使納入邏輯三論來思考,依然會有是否以desana說的問題,在無法使用常人言說的這個範圍下,文獻的邏輯將有他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