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大乘佛教思想特質一報告後心得分享

我是負責生死即涅槃的大肆顧鈞毅,生死即涅槃與色即是空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個核心思想,尤其是在這兩者的矛盾上尤其相似,也是這個矛盾讓我們看到佛教哲學中最神秘、最引人深思的東西"無分別智(般若波羅蜜)"。
這無分別智對於我而言有著深深的神祕主義的味道,如何將"A是非A"這樣一個如此明顯的矛盾視為合理,顯然在一般的邏輯上是說不通的,但無分別智這樣的一個能力卻能將其合理化,我真真正正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圍繞著這個問題本組與汪老師展開了討論,收仙我們討論了無分別智是否為一種神祕體驗,這便要從神秘的定義開始講起,神秘,我們將其用於解釋"無法解釋"的事物。那麼無分別智這個能力的作用便是在於看破事物的色與名,換句話說,無分別智的作用就在於使"A是非A"這樣的矛盾合理化,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關鍵在於"矛盾的合理化",那麼"矛盾不合邏輯"是不是就等於"神秘"呢?我想還是有著些許差別的,矛盾不等於神秘,這是自明的。
接下來的議題便是"無分別智的能力是否與生俱來",根據經典所述,無分別智這一能力的確是存在於我們身上的,只是我們要掌握該能力需要經過一些修練,修練的方式又牽涉到"二諦",故在此不多做論述,這也解答了我"無分別智是邏輯上的外掛"這一說法,但我依舊對這"無分別智"眉頭緊皺,這一能力,實在撲朔迷離,既不能經由感官經驗得到,亦不能以概念與其做出連結,彷彿,這世上沒有任一範疇能包含無分別智。但如前文所說,這是一種能力、智慧,那究竟要到達何種境界才能體悟?抑或是以人類的能力無法掌握,這感覺對我來說簡直就像給妳十年的時間去學習星際大戰中的念力一般,我也很想學會念力,但很抱歉,在我狹小的認知中就算我窮盡洪荒之力我也不可能做到,所以我很希望在今後的課程中能夠更了解這"無分別智"的正確樣貌與本質為何。我們在討論中質疑,"無分別智"是否是一超出言語表達能力的能力,也就是我在上文中所困擾之處。實在希望能夠將其釐清。confused smiley

MEPOERs said:
gustav: 錯別字請訂正過,文句再順得更通暢,注意思考與行為的結構。
gustav: 抱歉,是「思考與行文的結構」。
Re: 大乘佛教思想特質一報告後心得分享

同學怎麼理解課文中這一段文字?

上田義文(1977: 13-14):

若以生死為A,涅槃為非A,可表記如下:「生死即涅槃」是「A即非A」;「非生死非涅槃」是「非A非非A」。

「A即非A」同時也是「非A非非A」,反之亦然。因此「A即非A」與「非A非非A」同時成立的關係即是:A成立時,全體成為A,非A變成無,隱沒於A中(A與非A由於無差別義而成為一);非A成立時,全體成為非A,A變成無,隱沒於非A中。

擁有上述邏輯結構的「生死即涅槃」亦即「非生死非涅槃」,就是無分別智的內容,這意味著無分別智一方面是生死與涅槃兩方的絕對否定--無分別智滅除了對生死與涅槃的一切執著,即前引《攝大乘論釋》中的「二著」-- 同時,另一方面,無分別智是使生死與涅槃的一切真正作為其自身(於本來相中)成立的根基。無分別智滅二著(一切煩惱),同時也使一切成為如實之境(勝義、真如)。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10/02/2018 06:33AM by gustav.
(編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