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維摩詰經第一品佛國品

維摩詰經第一品佛國品

分類標籤: 大乘佛教哲學導論
原文: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鬥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今譯:

佛說:「寶積,菩薩所依的佛國淨土就是一切眾生之屬啊。為什麼呢?菩薩的佛國大小取決於他們所度化的眾生多寡;菩薩佛國的美好取決於眾生棄惡向善的水準;菩薩 依據眾生來世生於何國的可能性而進入佛之智慧並建立佛土,也依據這種可能性而萌生菩薩道根並建立佛土。為什麼這樣?菩薩之所以要建立佛國淨土乃是為了有益眾生啊。譬如有人,在寬敞的地方建造宮殿,可以隨其所需建造,不受制約妨礙;但他如果在虛空之中興建土木呢,自然不會成功。同樣的道理,菩薩是以眾生為基礎,以成就眾生,使離苦得樂而建立佛國。其佛國並不是建在虛空之上而是依靠眾生的。」

「寶積,你應當知道:質直的信心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正直不阿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深固的信心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具足圓滿功德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大乘的信心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信仰大乘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我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能行十善正道圓滿清淨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的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能行忍辱具莊嚴三十二相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勤懇修習種種功德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心注一境攝念不亂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得正智慧,得決定法相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具有慈愛心、悲憫心、喜悅心和平等心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因施財、施教、施仁、施愛而得解脫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因施方便無礙教法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三十七種道品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一切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和八正道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回向心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受到他回向具足一切功德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樂說消除八難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其國土的眾生都是沒有三種惡道和八種無緣見佛的缺陷;自己持守戒行,不議論別人缺點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其國土的眾生都是沒有違規犯禁戒的,遵行十善法是菩薩淨土的話,當菩薩成佛時,都是一些長命、富貴、清廉、誠實、好言相慰、善排解糾紛、親友不分離、語有益他人、不嫉惱嗔恚、無邪僻見解的眾生便會來生其國。

就是這樣!寶積,菩薩由於他的質直之心而能夠發願修行,由其發願修行而得深厚道心,有著深厚道心便進修理論,學得理論便如說實行,隨著實踐便能將功德回向,有著回向功德便能施善巧方便,能施善巧方便則可幫助眾生成就菩提正道,眾生盡皆成道則穢土便成淨土佛國,有了淨土佛國則便能清淨說法,既有清淨說法便能產生智慧,有了智慧便能內心清淨,內心清淨則一切功德無不清淨了。所以說,寶積啊﹗如果菩薩要想建立佛國淨土,應當首先清淨其心,隨著內心清淨,便達到佛土清淨。」

以上,是<維摩詰經‧佛國品>中的其中段落,筆者認為是佛國品的核心。它給出活在世間人修菩薩道的方便法門,然最重要的,是心的修持跟工夫。一個人的“起心動念”,都是在瞬間,很難察覺的一刻,要透過很多次的練習跟反省,才會去留意自己當下的每一個念頭。然而,平凡如我們,有時候會有些莫名執著,那一瞬間,我們就把自己困在無明,而那種無明,會讓人做出一些不好或者不適當的決定。

有句話說,“心中有佛,看人便是佛”,那是,很高的修養境界。不論是古人的智慧、深奧的學問,或者日常生活上的學習,都是要人去學會涵養自己的內在,讓自己可以成為有修養的人。最後的清淨佛土,眾生的盼望,有可能是一個念頭,所幻化出來的想像世界。不論是否有這樣的地方存在,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做人,把人的本份做好了,體現出來的不只是仁義,而是能夠讓自己成為風行草偃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