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期中 大綱 佛教與美學 (黃瓊如)

期中 大綱 佛教與美學 (黃瓊如)

分類標籤: 課程


黃瓊如




計劃大綱


1. 原始佛教對「美」或「藝術」採取反對的立場,緣由來自於佛陀認為「感官之逸樂」將使人偏離解脫的途徑。因此佛陀經常性地透過講道提醒眾人需「節制感官」。以下為可能引用之原典經文。


(1) Sutra─(沙門果經)


當中一段佛陀對婆羅門歌舞的批評以及沙門如何節制感官至修行解脫


(2) 律藏 – Monastic code


(3) Kalingabodhi Jataka


主要談佛陀告誡:避免以形象激起想像


佛陀告知阿難,不可以他的形象供做為信眾緬懷的方式。最後佛陀接受種植一棵菩堤樹以替代他的離去。


(4) Talaputa Sutra


佛陀給予演員的解釋,表現了佛陀在當時如何結合了感官之樂與因果論


總結相關的佛教哲學立場


十二因緣中之名色(色與四種名蘊─受想行識),在此脈絡下Worldly beauty易被歸類為samsara的一部分



2 佛陀時代脈絡下定義的「美」-可能是Erotic overtone


  佛陀時代的八(或九)種文藝類型,排於首位的是Rati (Sexual Love)[1]


    


3 在 Nibbedhika Sutra中,佛陀講到中斷感官之方式,而將世界之美停留於現象。做為智者能克制欲望。


藉此章節了解及討論佛陀的 主體客體觀念。



4 小乘佛教至大乘佛教在美的議題上,以及以美學做為載體呈現佛教對美學態度的轉變上。這個子題對我而言是新的主題,我會嘗試去發展它的內容,謝謝老師的提醒和建議。



--


[1] 印度古典戲劇理論Nāṭya Śāstra, 這理論另一有名的部分是它的情感理論 ‘Rasa (Sentiment) theory’.擷取專著 ‘Western and non-western drama’: “The Natyashatra differentiates eight sentiments: erotic, comic, pathetic, furious, heroic, terrible, odious, marvelous.” Daniel Meyer-Dinkgräfe,Approaches to Acting: Past and Present. Bloomsbury Academic, 2005 pp.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