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大乘佛教哲學導論期中報告 哲學四s04190035劉晨穎

大乘佛教哲學導論期中報告 哲學四s04190035劉晨穎

分類標籤: 課程
題目:緣起性空
哲學四 s04190035 劉晨穎

緣起性空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間上的萬事萬物。緣起性空如同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人一物、微麈沙礫,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也都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因此,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事物之"有"都是因緣起而有;因緣起而有,故它的本性是"空"。"緣起"即是世間上沒有獨存性、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合所生起。"性空"則是因緣、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則不能有,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義。
緣起的定義就是有"因"有"緣",因緣和合而有"果"。世間所有事物皆因緣生起,一切都與因果法則相關。故要能結果,必須要有緣。以種稻為例,要能夠生成稻米,需要的元素有土、陽光、水分等等很多的因緣。種稻的例子就如同緣起,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過去生中的因、業加上現世的緣,其中因緣聚合故能產生果。

十二因緣即為:
一、無明支: 過去世煩惱帶來的惑,蒙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無明。
無明是過去是的煩惱。在過去的世界哩,我們因為有過煩惱,所以做了許多善或惡的事,這些善惡的行動,便是佛家所說的"行"。
二、行支: 過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業或者不善業,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
行。即為過去的善惡之業。因為有了"行"為因,所以才有現在的自己為果。
三、識支: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即為我們於現世母胎內形成的那一瞬間所產生的五蘊。即現代科學所說的精子、卵子結合那一霎那的生命。
四、名色支: 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無形質;色指身體,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各部分如手腳等都已形成。
"名"是指受、想、行、識這非色蘊的四蘊。"色"是指色蘊。若是生無色界,就只有色種而沒有實色。除了這種情況之外,其餘生欲界、色界的眾生都有色蘊,如羯羅藍等,都屬於色蘊。
五、六處支: 指在名色之後,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都已產生,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叫做六處,即六根。
六、觸支: 出胎以後,至三四歲時,六根雖能接觸六塵,但是未有苦或樂的想法,叫作觸。
"觸",是由六根對六境時,加上六識的作用,這三種因緣和合以後,就對外境產生喜歡、不喜歡,以及沒有喜不喜歡這三種境界。
七、受支: 從五、六歲至十三、四歲時,六根能分別六塵中的好惡境界,但是未能起貪淫之心,叫作受。即有了簡單的感受苦樂之作用。
八、愛支: "愛"是對樂受產生貪著,不想遠離;對於苦受卻急欲想逃離所產生的執著。十四、五歲後所出現的種種慾望,執著於財產或愛慾之心。
九、取支:"取"主要是對四種境界,起了猛利的欲貪。
四種境界即為對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外塵心生貪著,此為"欲取";除了薩迦耶見以外,其餘由邊見或邪見所生的見取見,是為"見取"屬於惡見的惡戒或惡的禁忌等,是為"戒禁取";薩迦耶見,是為"我語取"。
十、有支:因為追求諸境而引起善惡業,積集牽引,產生三有的結果,叫作有。
十一、生支:指因為現世的善惡之業,未來世還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即未來世的誕生。
十二、老死支: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其中"老",是指諸蘊在成熟之後,逐漸衰變的現象。即未來世的老或死之苦惱。

其中以"三支緣起"為基本模式,"無明"─"愛"─"苦"。將此三支擴展下去便是十二因緣。所謂緣起的概念中以兩項1.空間及理論上的相互依存關係 2.時間上的原因和結果之關係。"時間上的原因和結果之關係"即是西洋哲學家所說的"因果律"。再以十二因緣深入解說緣起。
傳統上十二因緣之解釋有三世兩重之因果之稱,在印度人的根本觀念中,我們人類是一個巨大輪迴範圍內的一部份,人是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的。現在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活個五十年、一百年,但是我們都會死,而死了之後還會重生在這個世界上,到那個時候,不一定再生為人,說不定生為一條蟲、一隻鳥…..。在印度人的觀念中,生命是永遠的連續體,在這種永遠的連續體(輪迴)中,現實的人生只是一個點而已。因此,我們雖然活在這世界上,卻是前世所造成的結果。因為有過去為因,現在才能活著為人,再以現世為因,而有來世的結果。也就是說現在世為未來世的原因,同時現在世的原因就在過去世裡。

「無無明,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句話即是指原因、結果之間的關係,"無明"是原因,"老死"是結果,所以作為原因的無明一旦消失,作為結果的老死也會消失,這便是十二因緣的教說。

何謂因緣呢?
因緣的"緣"是指世界上所有事物互相依存之意。在時間上,因緣的"因"是引致結果的內在與直接原因,"緣"則是由外界促成結果的間接原因。
但緣起的思想並非是為了解釋生物學或物理學現象而建立的,而是了解世界上的事物本質而存在的。我們常常會有許多苦惱,究竟要如何解除煩惱呢?這便是緣起思想的成立原因。

色即是空,色即是涵蓋肉體的一切物質現象。但為何一切存在都會形成物質現象呢?其中就是因緣的緣故。"因緣"即是因和緣的結合,因是產生某種結果的內在直接要素,緣即是自外烘托、相輔相成的間接要素,故又常被稱為"內因外緣"。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是指軀體。以心靈方面來說。五蘊中舉色蘊為例,色蘊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此四蘊是心理的現象;雖然性質互異,但就緣起性空的特性卻是相同的。因為"受"等四蘊是無實體的,一一皆不異空。即為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參考書籍:
般若心經入門 陳英秉 著
般若心經的啟示 陳英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