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Change History

Message: Re: 第14週 12/15 美與道德

Changed By: 108321059
Change Date: December 15, 2020 05:27PM

Re: 第14週 12/15 美與道德
<p>道德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價值觀、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調整對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的相互關係的評價和斷定的行為規範標準。也因此,道德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p>
<p>道德雖有約束性,但是並無強制性。而美,則是沒有既定概念。</p>
<p>自然美通過理性暗示了自然的道德的合目的性,且伴隨其中的純粹心靈狀態阻止了我們對感性利害的依賴,從而增強了我們實現道德承諾的力量。</p>
<p>康德提到,審美是一種自律。而道德,也是自我審核的一種。因此,美與道德之間有著部份的相似性。</p>
<p>美與道德因其先天判斷中同樣的形式性屬性,不依賴於經驗性興趣的純粹性而得以連接。在純粹的審美判斷中是感性的判斷能力對表象能力之間協和一致合目的性的形式作出判斷,並在反思性的判斷中感受到愉悅;在純粹的道德判斷中是智性的判斷力對實踐準則的單純形式對作出判斷,並通過對意志的智性規定根據的意識而感受愉悅。</p>
<p>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p><p></p><p>以上引自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的〈康德論美與道德的關聯〉(<a h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ne8bae5.html">https://kknews.cc/zh-tw/cultur...</a>)</p>
<p><br><br>組員:<br>&nbsp; 黃映晨<br>&nbsp; 姜承佐<br>&nbsp; 陳品言</p>
<p>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p>
<p></p>
<p>以上引自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的〈康德論美與道德的關聯〉(<a h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ne8bae5.html">https://kknews.cc/zh-tw/cultur...</a>)</p><p></p><p>不論是美或道德都是出自人先天性的自我反思。</p><p>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幾乎皆是主觀及普遍性的,其中普遍性為康德所指的。假設今天有人覺得某個東西是美或是道德,不論是誰處在這個人的角度,結果皆會一樣。</p>
<p><br><br>組員:<br>&nbsp; 黃映晨<br>&nbsp; 姜承佐<br>&nbsp; 陳品言</p>
Changed By: 108321059
Change Date: December 15, 2020 02:24PM

Re: 第14週 12/15 美與道德
<p>道德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價值觀、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調整對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的相互關係的評價和斷定的行為規範標準。也因此,道德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p>
<p>道德雖有約束性,但是並無強制性。而美,則是沒有既定概念。</p>
<p>自然美通過理性暗示了自然的道德的合目的性,且伴隨其中的純粹心靈狀態阻止了我們對感性利害的依賴,從而增強了我們實現道德承諾的力量。</p>
<p>康德提到,審美是一種自律。而道德,也是自我審核的一種。因此,美與道德之間有著部份的相似性。</p>
<p>美與道德因其先天判斷中同樣的形式性屬性,不依賴於經驗性興趣的純粹性而得以連接。在純粹的審美判斷中是感性的判斷能力對表象能力之間協和一致合目的性的形式作出判斷,並在反思性的判斷中感受到愉悅;在純粹的道德判斷中是智性的判斷力對實踐準則的單純形式對作出判斷,並通過對意志的智性規定根據的意識而感受愉悅。</p>
<p>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p><br><br>組員:<br>&nbsp; 黃映晨<br>&nbsp; 姜承佐<br>&nbsp; 陳品言<p>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p><p></p><p>以上引自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的〈康德論美與道德的關聯〉(<a h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ne8bae5.html">https://kknews.cc/zh-tw/cultur...</a>)</p>
<p><br><br>組員:<br>&nbsp; 黃映晨<br>&nbsp; 姜承佐<br>&nbsp; 陳品言</p><p>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p>
<p></p>
<p>以上引自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的〈康德論美與道德的關聯〉(<a h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ne8bae5.html">https://kknews.cc/zh-tw/cultur...</a>)</p><p></p><p>不論是美或道德都是出自人先天性的自我反思。</p><p>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幾乎皆是主觀及普遍性的,其中普遍性為康德所指的。假設今天有人覺得某個東西是美或是道德,不論是誰處在這個人的角度,結果皆會一樣。</p>
<p><br><br>組員:<br>&nbsp; 黃映晨<br>&nbsp; 姜承佐<br>&nbsp; 陳品言</p>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108321059
Date: December 14, 2020 06:58PM

Re: 第14週 12/15 美與道德

道德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價值觀、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調整對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的相互關係的評價和斷定的行為規範標準。也因此,道德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道德雖有約束性,但是並無強制性。而美,則是沒有既定概念。


自然美通過理性暗示了自然的道德的合目的性,且伴隨其中的純粹心靈狀態阻止了我們對感性利害的依賴,從而增強了我們實現道德承諾的力量。


康德提到,審美是一種自律。而道德,也是自我審核的一種。因此,美與道德之間有著部份的相似性。


美與道德因其先天判斷中同樣的形式性屬性,不依賴於經驗性興趣的純粹性而得以連接。在純粹的審美判斷中是感性的判斷能力對表象能力之間協和一致合目的性的形式作出判斷,並在反思性的判斷中感受到愉悅;在純粹的道德判斷中是智性的判斷力對實踐準則的單純形式對作出判斷,並通過對意志的智性規定根據的意識而感受愉悅。


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



組員:
  黃映晨
  姜承佐
  陳品言

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

以上引自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的〈康德論美與道德的關聯〉(https://kknews.cc/zh-tw/cultur...




組員:
  黃映晨
  姜承佐
  陳品言

兩種判斷都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的、經驗性的興趣,但與鑑賞判斷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興趣不一樣,道德判斷卻是「出自概念的」,就是說有內在的、智性的興趣。這種差異(自由的狀態和規定性的狀態、無興趣和智性興趣)將審美與道德區分開來,但同時也正基於這種區分,促使康德在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兩者的連接。



以上引自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的〈康德論美與道德的關聯〉(https://kknews.cc/zh-tw/cultur...

不論是美或道德都是出自人先天性的自我反思。

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幾乎皆是主觀及普遍性的,其中普遍性為康德所指的。假設今天有人覺得某個東西是美或是道德,不論是誰處在這個人的角度,結果皆會一樣。




組員:
  黃映晨
  姜承佐
  陳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