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Change History

Message: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p.408~p.411) 哲二 許銘樺 S06190035

Changed By: a960003
Change Date: March 12, 2019 01:08AM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p.408~p.411)35哲二 許銘樺 S06190035
第四章 早期佛教認識論

這邊會依照文本的脈絡來討論,顧名思義,佛教認識論初期的當然以部派佛教為主,段落開頭就是以說一切有部以及經量部為起始,這邊就可以稍作探討,說一切有部,認為所有的認識都是以極微(原子)為認識對象,是無我的認識論;經量部,這邊他並未否定極微的存在,但是他強調,所有的認識都必須透過相,這開啟了大乘佛教的否定極微的觀點。

接下來並以世親所著的<<阿毗達磨俱舍論>>這本百科全書以說經量部的立場來總結說一切有部,這邊提及的一個重要的討論,就是「見」這一個機能究竟是屬於感官的眼還是心識呢?在部派就會討論如果以感官(眼)在聽覺時視覺就不能產生這跟現實有點不同,如果是心識就有為甚麼會被其他存在要素所牴觸的問題;而這邊吠陀的正理以及數論學派也討論,在認識機能的差異中,正理認為是眼(所強調的是極微),而數論派強調的是自我意識,一切由理性延伸出(所以強調的是梵我),兩者皆為實在論(皆為第一因),而數論跟正理探討的也與俱舍論相同,第一,感官由元素構成則不能離開其所也不能接觸與自身不等量的東西,如果以識就有為甚麼不能知覺所隔的對象。

這邊延伸探討數論派的認識機能屬心,各機能自由展開,就像火花由火源飛散,順便一提,在奧義書的說法中,視覺聽覺等機能擁有的獨立性。

接下來回歸主題,原始佛教這邊並未積極的處理認識論的問題,而是把六種感官及其對象列舉12領域,感官接觸對象引發我執,而成為輪迴的原因,而超脫就是從使感官不投射於對象。這邊並未積極處理 1.感官是否是原子構成 2.認識過程的問題(主體、手段、認識對象的問題),而著重在感官與對象產生執著陷入輪迴。

最後探討龍樹跟正理以及說一切有部認識論的問題,說一切有部,也是實在論(因存在要素)跟正理學派的極微見解符合,正理認為知識的實在性在於有效,而龍樹立論在批判第一因量的實在性,不過在迴諍論中龍樹缺少於知覺表象,概念形成,感官或意識機能為批判(缺乏認識論的內在批判)。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a960003
Date: March 12, 2019 01:05AM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p.408~p.411)哲二 許銘樺 S06190035
第四章 早期佛教認識論

這邊會依照文本的脈絡來討論,顧名思義,佛教認識論初期的當然以部派佛教為主,段落開頭就是以說一切有部以及經量部為起始,這邊就可以稍作探討,說一切有部,認為所有的認識都是以極微(原子)為認識對象,是無我的認識論;經量部,這邊他並未否定極微的存在,但是他強調,所有的認識都必須透過相,這開啟了大乘佛教的否定極微的觀點。

接下來並以世親所著的<<阿毗達磨俱舍論>>這本百科全書以說經量部的立場來總結說一切有部,這邊提及的一個重要的討論,就是「見」這一個機能究竟是屬於感官的眼還是心識呢?在部派就會討論如果以感官(眼)在聽覺時視覺就不能產生這跟現實有點不同,如果是心識就有為甚麼會被其他存在要素所牴觸的問題;而這邊吠陀的正理以及數論學派也討論,在認識機能的差異中,正理認為是眼(所強調的是極微),而數論派強調的是自我意識,一切由理性延伸出(所以強調的是梵我),兩者皆為實在論(皆為第一因),而數論跟正理探討的也與俱舍論相同,第一,感官由元素構成則不能離開其所也不能接觸與自身不等量的東西,如果以識就有為甚麼不能知覺所隔的對象。

這邊延伸探討數論派的認識機能屬心,各機能自由展開,就像火花由火源飛散,順便一提,在奧義書的說法中,視覺聽覺等機能擁有的獨立性。

接下來回歸主題,原始佛教這邊並未積極的處理認識論的問題,而是把六種感官及其對象列舉12領域,感官接觸對象引發我執,而成為輪迴的原因,而超脫就是從使感官不投射於對象。這邊並未積極處理 1.感官是否是原子構成 2.認識過程的問題(主體、手段、認識對象的問題),而著重在感官與對象產生執著陷入輪迴。

最後探討龍樹跟正理以及說一切有部認識論的問題,說一切有部,也是實在論(因存在要素)跟正理學派的極微見解符合,正理認為知識的實在性在於有效,而龍樹立論在批判第一因量的實在性,不過在迴諍論中龍樹缺少於知覺表象,概念形成,感官或意識機能為批判(缺乏認識論的內在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