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專區首頁 專區百科 專區論壇 專區地圖

Advanced

Change History

Message: 真諦、攝論宗、《大乘起信論》- 勞思光(2015 II: 278-298)

Changed By: gustav
Change Date: March 06, 2019 10:29AM

真諦、攝論宗、《大乘起信論》- 勞思光(2015 II: 278-298)
1. 南北朝時發源於北方「地論宗」依《十地經論》兼取《楞伽經》建立以第八識為真識的唯識學說;在南方真諦傳譯世親無著諸多論著,依真諦所譯《攝大乘論》兼取真諦所譯《決定藏論》「攝論宗」漸蔚風氣,主張設第九識為覺悟動力來源。請分析「地論宗」與「攝論宗」兩派唯識學說對於「真識」看法不同之處在哪裡?

2. 為明確定位真諦「攝論宗」義,勞思光(281-282)列舉四種解釋「真識」的不同理路,包含《地論》、《攝論》、與《地論》相近的《大乘起信論》,以及《成唯識論》。四種哲學立場之中,除《攝論》以另立九識為解決方案之外,《起信論》與《成論》接續《地論》理路進一步解釋只需立有八識而不另立第九即可圓滿。請略論《地論》、《起信論》以及《成論》三者個自是如何只以第八識來分別主體之現象層面(識/迷)以及超越層面(智/悟)?
2. 為明確定位真諦「攝論宗」義,勞思光(281-282)列舉四種解釋「真識」的不同理路,包含《地論》、《攝論》、與《地論》相近的《大乘起信論》,以及《成唯識論》。四種哲學立場之中,除《攝論》以另立九識為解決方案之外,《起信論》與《成論》接續《地論》理路進一步解釋只需立有八識而不另立第九即可圓滿。請略論《地論》、《起信論》以及《成論》三者各自是如何只以第八識來分別主體之現象層面(識/迷)以及超越層面(智/悟)?

3. 圓測解說唯識學說根本經典《解深密經》時描述到真諦依《決定經論》立九識之學,針對第八識與第九識皆有獨特之分析。第八識「阿梨耶」在真諦解釋下分別有「解性」、「果報」與「染污」三特性;第九真如識「阿摩羅」則有「所緣」與「能緣」兩面。請分別解釋:
a. 阿梨耶之「解性」、「果報」與「染污」義。
b. 阿摩羅之「所緣」與「能緣」義。
c. 為何第八識已有「解性」特質,仍需另立第九識?
d. 依照般若、唯識體系,真如必須是透過超越能所二元對立之習性才能顯現之主體真義,依圓測所說真諦仍將另立之第九識真如識分作能所二邊,會不會有復落二邊之疑慮?

4《大乘起信論》立「一心開二門」主張,以為同一個「心」可開出往兩個不同方向傾斜的「活動」,然不管是「真如門」或「生滅門」,「皆各總攝一切法」,請問:
a. 既是往兩個不同方向傾斜之「眾生心」活動,為何各自又能「總攝一切法」?
b. 勞思光(288)指出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乃相依而立兩門故各自皆可總攝一切法,因而有別於《成唯識論》種子說當中「有漏種」與「無漏種」區別之「真心論」。你怎麼理解勞思光此處指出的差異?此差異對「起信論」理路與「成論」理路立宗基礎的意義又為何呢?

5. 《大乘起信論》論「心真如」時說「不生不滅」,論「心生滅」時說「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或者「非一非異」。勞思光(291)認為「和合」或「非一非異」必須緊扣主體性說,其理始明。你如何理解勞思光此說?你又如何評論此說呢?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gustav
Date: March 06, 2019 09:52AM

真諦、攝論宗、《大乘起信論》- 勞思光(2015 II: 278-298)
1. 南北朝時發源於北方「地論宗」依《十地經論》兼取《楞伽經》建立以第八識為真識的唯識學說;在南方真諦傳譯世親無著諸多論著,依真諦所譯《攝大乘論》兼取真諦所譯《決定藏論》「攝論宗」漸蔚風氣,主張設第九識為覺悟動力來源。請分析「地論宗」與「攝論宗」兩派唯識學說對於「真識」看法不同之處在哪裡?

2. 為明確定位真諦「攝論宗」義,勞思光(281-282)列舉四種解釋「真識」的不同理路,包含《地論》、《攝論》、與《地論》相近的《大乘起信論》,以及《成唯識論》。四種哲學立場之中,除《攝論》以另立九識為解決方案之外,《起信論》與《成論》接續《地論》理路進一步解釋只需立有八識而不另立第九即可圓滿。請略論《地論》、《起信論》以及《成論》三者個自是如何只以第八識來分別主體之現象層面(識/迷)以及超越層面(智/悟)?
2. 為明確定位真諦「攝論宗」義,勞思光(281-282)列舉四種解釋「真識」的不同理路,包含《地論》、《攝論》、與《地論》相近的《大乘起信論》,以及《成唯識論》。四種哲學立場之中,除《攝論》以另立九識為解決方案之外,《起信論》與《成論》接續《地論》理路進一步解釋只需立有八識而不另立第九即可圓滿。請略論《地論》、《起信論》以及《成論》三者各自是如何只以第八識來分別主體之現象層面(識/迷)以及超越層面(智/悟)?

3. 圓測解說唯識學說根本經典《解深密經》時描述到真諦依《決定經論》立九識之學,針對第八識與第九識皆有獨特之分析。第八識「阿梨耶」在真諦解釋下分別有「解性」、「果報」與「染污」三特性;第九真如識「阿摩羅」則有「所緣」與「能緣」兩面。請分別解釋:
a. 阿梨耶之「解性」、「果報」與「染污」義。
b. 阿摩羅之「所緣」與「能緣」義。
c. 為何第八識已有「解性」特質,仍需另立第九識?
d. 依照般若、唯識體系,真如必須是透過超越能所二元對立之習性才能顯現之主體真義,依圓測所說真諦仍將另立之第九識真如識分作能所二邊,會不會有復落二邊之疑慮?

4《大乘起信論》立「一心開二門」主張,以為同一個「心」可開出往兩個不同方向傾斜的「活動」,然不管是「真如門」或「生滅門」,「皆各總攝一切法」,請問:
a. 既是往兩個不同方向傾斜之「眾生心」活動,為何各自又能「總攝一切法」?
b. 勞思光(288)指出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乃相依而立兩門故各自皆可總攝一切法,因而有別於《成唯識論》種子說當中「有漏種」與「無漏種」區別之「真心論」。你怎麼理解勞思光此處指出的差異?此差異對「起信論」理路與「成論」理路立宗基礎的意義又為何呢?

5. 《大乘起信論》論「心真如」時說「不生不滅」,論「心生滅」時說「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或者「非一非異」。勞思光(291)認為「和合」或「非一非異」必須緊扣主體性說,其理始明。你如何理解勞思光此說?你又如何評論此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