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

      
中文課名: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
英文課名:Buddhist Epistemology and Practical Issues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在於提供佛教認識論的基本知識與哲學觀點,同時關照佛教認識論在二諦框架之下的實踐意義,特別聚焦在認識論與世俗際域內因果必然性之要求,以及在實踐以及勝義意義之中對因果必然性要求之「超越」的可能,這特別與當代決定論與自由意志兩者之間相容或不相容之道德哲學議題相關。

二、課程內涵
(1)佛教認識論部分,我們從陳那的因明量論著手,借由陳那在佛教認識論發展中承先啟後奠定佛教新因明的關鍵性貢獻,明瞭佛教認識論當中之主要問題意識。(2)除了掌握陳那認識論系統在佛教內部發展之中所扮演的角色,還嘗試從這之中,汲取回應當代倫理學問題意識的養分。(3)文獻研讀方面,我們透過服部正明的文章,以及《集量論》譯註,掌握陳那認識論之要義,並且從服部正明劃時代的文獻貢獻中,領略原典當中所能展現之佛教認識論特有,活潑充沛的哲學動力。

三、多元教學方式
以panel形式組成小組分組報告。每人學期間至少必須參與一次教科書主題之摘要報告與引導討論,並且至少報告一次文獻研讀的分析與評註。

四、主要參考書籍/資料
1.
服部正明(著),吳汝鈞(譯)。〈陳那之認識論〉收錄于《佛學研究方法論》下冊之〈維也納學派方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2.
Hattori, Masaaki. Dignāga, On Perception, being the Pratyakṣapariccheda of Dignāga's Pramāṇasamuccaya from the Sanskrit fragments and the Tibetan Version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下載連結; 參閱何建興中譯,2007)
3.
Murti, T.R.V. The Central Philosophy of Buddhism. A Study of Mādhyamika System. New Delhi: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 2006: 256-275.

五、教學進度
1.
課程介紹與評分方式
2.
正理學派的認識論:正理學派與龍樹對認識論的批判
3.
早期佛教、勝論派以及唯識學派的認識論
4.
陳那論直接知覺(現量)與概念(比量)
5.
Apoha遮詮理論與語言的角色
6.
陳那對外在世界實在論的反對
7.
二諦思想與認識
8.
佛教中的涅槃與自由觀念(一)。Murti論佛教之「精神的自由」,與「空,是朝向涅槃的單一途徑」
9.
佛教中的涅槃與自由觀念(二)。Murti論佛教之「精神的自由」,與「空,是朝向涅槃的單一途徑」
10.
佛教中的涅槃與自由觀念(三)。Murti論佛教之「精神的自由」,與「空,是朝向涅槃的單一途徑」
11.
《集量論現量品》研讀
12.
《集量論現量品》研讀
13.
《集量論現量品》研讀
14.
《集量論現量品》研讀
15.
《集量論現量品》研讀
16.
綜合討論

六、評分方式
成績考察:
1.
每週研讀、報告、討論:30%。
2.
期中閱讀報告(簡報),30%。
3.
期末報告,40%。

七、課程其他要求
先修課程:大乘佛教哲學導論

八、相關參考書目
1.
何建興譯(2007)。《集量論現量品》。收錄于《2007年國科會人才培育計畫「拓深佛教哲學—佛教知識論研究」專輯》,計畫編號:NSC95-2420-H-004-079.

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的論壇文章
[ 發表文章 ]
S05190005 哲學三 陳孝皇 布希亞思想中所談及的符號概念 與陳那佛學中的比量現量概念 對應於外在事物的真實的可能 s051900052019/06/18
期末報告 s06190038 陳昱如 陳那認識論與道德哲學之關聯 蘇格拉底橘2019/06/18
論唯識種子說的現象是否為決定論 S06190035 哲二 許銘樺 a9600032019/06/18
哲學2 李義傑 S06190029 shokora06142019/06/18
S04190013 胡力揚 期末報告 以效益主義觀點切入大乘佛教的道德論 s041900132019/06/17
唐朝中期以後禪宗的發展 期末報告s06190037盧奕澂 S061900372019/06/17
s04190032 哲學四 蔡京達 西方宗教與佛教道德觀之異同 (期末報告) S041900322019/06/16
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差異 S041900372019/04/22
佛教認識論的自由意志與道德探討(期中簡介)哲二 S06190035許銘樺 a9600032019/04/21
S06190037哲學二盧奕澂 禪宗惠能(期中報告) S061900372019/04/21
s04190032 哲學四 蔡京達 佛教道德觀與西方宗教道德觀之異同(期中簡介) S041900322019/04/20
s04190013 哲學四 胡力揚 佛教的道德與效益主義的關係(期中簡介) s041900132019/04/19
s06190038 哲二 陳昱如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下 (陳那論直接知覺與概念) 蘇格拉底橘2019/04/14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勝論學派) 哲二 許銘樺 S06190035 a9600032019/03/19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p.408~p.411) 哲二 許銘樺 S06190035 a9600032019/03/12
s04190013 哲學四 胡力揚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下 (p405~408) s041900132019/03/04
s06190038 哲二 陳昱如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下 (399-405) 蘇格拉底橘2019/02/28
[ 瀏覽文章 ]

佛教認識論與道德實踐問題的分類地圖


Views: 742